花儿小说网 > 红楼小丫鬟 > 65、065章:

65、065章:

推荐阅读:永生之狱全能卡王往生之灵萨诺亚舰娘领域足球传奇,巅峰王者的荣耀不说再见的梦顶级教练之执教林书豪游戏降临异世界网游三国之无双逍遥梦路

一秒记住【花儿小说网 www.huaens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琳琅产育后, 夫妻两个便未同房, 久旷多时,这一夜杨海搬回卧室,见了琳琅, 自是鱼水和谐,更有无限恩爱, 也不消细述。

    云雨初收,杨海搂着她道:“如今你可放心了罢?”

    琳琅抿嘴一笑, 道:“脱了籍, 从了良,自然是大为放心。玉菡已经十五岁了,行商也好, 种地也罢, 总有他自己的章法。我想着,做生意原有风险, 玉菡又是初出茅庐之辈, 我出些钱给他做生意,也免些风险,如何?”

    杨海听说,笑道:“平摊风险也好。你让玉菡自己的钱留一半,另一半随他折腾。赚了固然可喜, 赔了他还有本钱东山再起。”对于蒋玉菡,杨海也是颇敬佩赞叹的。

    琳琅道:“我也如此想。”

    杨海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给他送去?”

    琳琅想了想,道:“横竖才入冬, 今年他必定不肯出去的,来年开春差不多,在他走之前给他送去便是。”

    杨海点头赞同,道:“等玉菡攒些钱,有了家业,过几年,再给他说房媳妇,你便不用再如此操心了。”

    琳琅叹道:“如今他是不敢想的,将来家业大了,又得找个有能为的管家理事,人品还得好,性子也得压得住人,他心高气傲,一般人还瞧不上,倒不好找个齐全的。”

    杨海笑道:“你平素认得人那么多,难道其中便没有个好的?”

    琳琅眼前一亮,首先便想到了鸳鸯,年纪相貌、品性才德,俱是人尖儿,又和自己交好,且她小小年纪便能压得住贾母房中众人,可见手段也不缺。再说,这样的好女孩儿,不给自家难道便宜别人不成?她也不希望因贾赦一事,闹得鸳鸯终身不嫁,下场凄凉。

    杨海知她有了主意,便笑道:“睡罢!”

    琳琅有了心思,便不再操心了,只忖度着该如何开口筹谋。

    目前贾母必定舍不得鸳鸯出去,蒋玉菡这几年也无心婚事,再过二三年,鸳鸯年纪大了,蒋玉菡家业也起来了,又是正经生意,想必贾母没有不愿意的,除非她想着把鸳鸯给贾琏、宝玉等人。但素日她知道贾母,王夫人有孕时她都没给贾政丫头,凤姐多年无子,房里只有一个平儿,贾母也没想过给,以后便更不可能给了。

    只是这件事不过在心里想一想罢了,倘若蒋玉菡和鸳鸯无意,她也不能强行牵线。

    如此一夜,次日早起,杨海往营里去后,琳琅取了三百两金子封好,喂过虎哥儿,收拾妥当,请杨奶奶看着,便搬出绣架,绷上绣布,又拿出针筐和各色绣花针、丝线、绒线。对于万佛图,她已打了数月腹稿,今日开始起针。

    杨奶奶会意,一面轻轻拍着虎哥儿,一面道:“你坐在炕上绣,仔细下面冷。”

    琳琅笑道:“屋里烧着炭,不冷。”话虽如此,仍旧移了炕桌,将绣架置于炕上。

    想起她要为皇太后绣万佛图,杨奶奶心里既喜且忧,喜的是她竟有这份本事,忧的是这件绣图进上,若觉得好了,以后还不得源源不绝地叫她来绣,哪里还有工夫顾家?

    琳琅抬头看到杨奶奶的神色,怔了怔,转眼便揣测出三分,微微一笑,慢慢地穿针引线,道:“这幅万佛图,没个三年两载是绣不出来的。”

    杨奶奶大惊,问道:“怎么这么说?”

    琳琅笑道:“咱们居家过日子,又要带孩子,又要做衣裳活计,人情往来应酬,哪样不费功夫?谁还为这么个劳什子不管不顾?横竖那幅富春山居图我整整绣了七年呢,刚开始绣的时候我还在荣国府里当差,后来出来了又开始绣嫁妆,正经绣富春山居图的时间并不多,这幅三年两载大约差不多罢,冬日闲了就绣一绣,忙了就搁着。”

    杨奶奶听了,暗暗叫好,随即敛容低声,悄悄地道:“好孩子,咱们心里明白,可不能在外头说,对外头就说天天绣呢!”

    一语未了,听见通报说道:“陈安人来了。”

    杨奶奶忙住了嘴,琳琅刚放下针,帘栊打起,陈安人已经走进来了,手里拿着上回从琳琅这里借走的花样子,身后跟着两个小丫头,俱是杨奶奶和琳琅没见过的,想是新买的。

    杨奶奶和琳琅起身让座,陈安人忙称不敢,见到炕上的绣架,诧异道:“这是做什么?”

    琳琅道:“天冷,不想出门,在家里绣两针。”

    因绣架上绷的是一块素绢,并没有描下花样子,陈安人不知道琳琅想绣什么,况且皇太后让琳琅绣万佛图的事儿,不过就那么几家知道,他们自然不会宣扬出来,毕竟琳琅还是朝廷敕命。陈安人看了一眼,便笑道:“亏你针线怎么做得那样好,花样子也多得很。”

    杨奶奶早抱着虎哥儿去里间了,琳琅问她何事。

    陈安人坐在她绣架对面,口内笑道:“后儿我娘家妹妹出门子,我一会子就得回去料理些事务,特来借你那只攒珠累丝金凤略戴两日。”

    琳琅闻听,暗暗纳罕,在营里诸位敕命中,陈安人出身最好,乃是一名大财主的千金,娘家有良田百顷,陪嫁十倾,平素遍身绫罗,满头珠翠,虽然比不上北静王府、荣国府两处,也都是不差的东西,家里丫头下人十来户,眼前又新买了两个丫头,如何就需要借首饰?

    她心里虽是种种疑惑,面上却不露分毫,含笑道:“你这么个大财主,富贵闲妆怕有一箱子,偏如此行事,叫我都不知道是借还是不借。”

    陈安人道:“你那金凤比我的精巧,平素难得。”

    琳琅了然,遂起身下炕,开了箱子,半日后,果然取出一只匣子来。

    陈安人打开,正是那只曾在琳琅头上见过的攒珠累丝金凤,金丝奇巧,密密累就,极尽精致,那金凤凰打造得活灵活现,十分轻薄,珠子都是莲子大小,浑圆光润,这样的首饰,自己娘家怕都找不出一件来,纵是有也舍不得给自己做陪嫁。

    陈安人合上匣子递给小丫头捧着,笑道:“如此多谢了,等我回来,便还你。”

    琳琅淡淡一笑,道:“不急。”

    陈安人方笑着去了。

    杨奶奶从里间走出来,叹道:“成日家如此,何时是个头儿?”

    琳琅扶着她坐下,又沏了一碗茶,方坐回原处,笑道:“不过是几件衣裳首饰,借出去,也还回来。许是觉得如此出去体面罢。”

    杨奶奶却道:“你当我不知你的性子?借出去的衣裳,何曾再穿过?便是那几件首饰,别人戴过了,你收回来也是放着,并没有再戴过。我只不懂,他们家哪一家都不差,衣裳首饰丫头也不是没有,偏弄这么些虚名儿虚排场做什么!”

    琳琅笑道:“人各有志。”

    话虽如此,琳琅心里却不如此想,一般来说,别人借过自己的衣裳首饰还回来后自己立即穿戴出去,很不给借东西的人体面,似乎在向别人昭示着他们穷得需要借衣裳穿,借首饰戴,因此短时间内琳琅是不会穿戴出门的,下山出门应酬倒不必避讳。

    只是杨奶奶原居于山下,乡村家贫,借衣裳是常事,谁都不会在意这个,杨奶奶也不懂这其中的细微处,自己若要详细解释清楚,又好像抬高了自己显得杨奶奶无知似的,不是她素日为人,遂转换话题道:“今儿天阴阴的,怕要下雪,山里又冷,我箱子底还压着一块鸦青羽缎,防风防雪最好,一会子拿出来,我给奶奶做件褂子穿。”

    杨奶奶笑道:“还给做什么?自打你进门,我一年四季的衣裳,件件都是好的,出来进去,谁不羡慕?我又能穿几年?没的可惜了。你说的那缎子既然这样好,给大海做衣裳,他天天练兵,又去山里,哪有功夫打伞。”

    琳琅笑道:“我给他做了件石青羽纱的,今儿他就穿上了。”

    杨奶奶咋舌不已,问道:“这羽缎羽纱,又是什么缎子?那纱,岂不是薄了?”

    琳琅忙解释道:“是暹罗国、荷兰国诸海外国家的贡品,用百鸟彰停衩苄┑氖怯鸲校柘傅慕杏鹕矗涫底怨乓岳矗勖且灿校皇钦馐峭夤模憬鸸罅恕!

    杨奶奶道:“好金贵东西,你哪里弄的?”

    琳琅道:“虽说进贡不过一二匹,实则下面进贡的时候打点上下,也多以贡品相赠,散出去做礼物的比贡品还多呢,贡品取的是物以稀为贵。况且闽广一带常有来往洋商,他们也有带来卖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没有贡品的名儿。从前二太太的娘家,便管这些,好东西能少了?平素给了我几匹尺头,其中便有各色羽缎羽纱,不多,一样够做一件衣裳。”

    杨奶奶念佛道:“再难想象他们都是怎样的富贵。”

    琳琅笑道:“平素也是家常衣裳,谁还穿金戴银,左手拿琉璃,右手拿元宝呢?”

    说得杨奶奶也笑了。

    晌午时分,杨海并没有回来,杨奶奶用牛肉老汤煮了两碗面,又切了一点子牛肉,就着家里腌的酱菜,两人将就着混过去了,下人们自行吃饭。

    饭后不久,便落了几点雪花,疏疏密密,纷纷扬扬。

    琳琅因抱着虎哥儿,隔着窗子道:“苗青家的,把各色风干的兔子狍子獐子野鸡野鸭野猪肉野鹿肉都拿出来在厨房外屋檐下挂着吹一吹冻一冻再收起来。”因杨海打猎功夫极高,还没入冬,便打了许多猎物,一时吃不完,都风干了放着,一个冬天都不缺油水了。

    苗青家的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一声,果然和苗青、毛大两口子将风干的肉拿出来挂上。

    傍晚时,那雪越发下得大了,竟瞧不见人影,唯有一排排野味迎风摇摆。

    杨奶奶见了,不禁愁上眉头,道:“这还是入冬第一场雪就这么大,等进了腊月,岂不是更大?别冻坏了庄稼!”

    琳琅亦觉得这雪下得比往日深冬还要大些,不过半日工夫,地上已积了半尺厚。

    琳琅也无心做针线,遂收起来,担心得道:“雪下得这么大,大哥怎么还不回来?虽说常冒着风雪进山,可到底这雪太大了,天黑了,如何看得清路?”

    杨海直至夜深才回来,幸而今日穿着羽纱衣裳,并未湿透,但鞋子却都湿透了,沾满泥泞雪水。

    琳琅唬了一跳,忙披衣下炕,道:“怎么今天回来得这样晚?吃饭了不曾?”一面说,一面让他脱了衣裳,就着火盆子烤了一会子,去了寒气,才把一直烘着的衣裳拿给给他换。

    杨海披上一件貂颏满襟的暖袄,道:“只晌午我带了几块你做的牛肉,晚上还没吃。今天雪太大,山路不好走,有个兄弟陷下去了,当场便摔折了腿,背回来送他家去又叫大夫看了收拾好,我才回来。这接连几日,不能进山。”

    琳琅听了,道:“你先歇着,我下碗面给你吃。”

    杨海忙站起身,道:“我和你一起去。”

    琳琅一面换衣裳,裹着灰鼠披风,一面回头道:“不用,你看着虎哥儿,我去去就来,炉子上的牛肉汤一直炖着呢,也不费功夫。”

    少时,琳琅果然端着一大碗面来,乳白的牛肉汤,红艳艳的牛肉,飘着一簇芫荽,三色相间分外好看,还有一碟子五香大头菜,闻到香味,杨海顿觉腹鸣如鼓,不禁说道:“这样的天,喝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比什么燕窝汤珍珠汤八宝汤都好。”

    琳琅将面放在桌上,嗔道:“快吃罢,饿了一天,一碗汤还堵不住你的话?”

    杨海嘻嘻一笑,风卷残云一般,喝汤吃面。

    琳琅道:“你慢些,不够,还有呢!”

    杨海吃完,不过半饱,起身又去厨房端了一碗回来吃尽,才罢了。

    待他收拾妥当,洗漱上炕,琳琅才向杨海问道:“你说哪个兄弟摔折了腿?明儿个我拿些东西叫人去看看。”

    杨海道:“是孙千总。今儿陈安人回娘家,不用管着他了,高兴过了头,一脚踩空。”

    琳琅闻听不禁扑哧一笑,道:“也忒晦气了些,山里你们是风雪无阻常走的,孙千总走的次数比你还多呢,居然还能踩空,这下子在兄弟跟前面子都没了。陈安人回娘家,没人管家理事,他有什么欢喜的?”

    杨海笑道:“孙千总嫌陈安人管得严,连出门喝酒都不能。”

    琳琅瞅着他,哼了一声,道:“你这是嫌我管你呢?”

    琳琅不喜吃酒,偶尔小酌暖身驱寒也还罢了,却不喜杨海吃得大醉,故而杨海出门应酬时常嘱咐他少吃些酒,每每回来也必定熬一碗醒酒汤给他吃,或是噙着醒酒石。

    杨海见她轻嗔薄怒,在灯光下端的娇俏动人,遂搂着她笑道:“别人想有人管也不能,我又岂能身在福中不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