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小说网 > 红楼小丫鬟 > 91、068章:

91、068章:

推荐阅读:永生之狱全能卡王往生之灵萨诺亚舰娘领域足球传奇,巅峰王者的荣耀不说再见的梦顶级教练之执教林书豪游戏降临异世界网游三国之无双逍遥梦路

一秒记住【花儿小说网 www.huaens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来送礼物的依旧是玉钏儿, 一大早就过来了。

    琳琅从她口中得知元春赏赐的数目, 不禁莞尔一笑,低头摆弄着贾母送的豆娘。所谓豆娘,即端午节妇女所佩戴的头饰, 亦名步摇,江浙一带又唤作健人, 或曰艾人,以金银铜丝制为诸般辟邪形状, 极是繁复, 大户人家所制必是富丽堂皇。

    又看元春赏赐之物,自己竟与王夫人薛姨妈等人无异,只比贾母少了个玛瑙枕, 琳琅不觉微微一怔, 随即暗叹元春心思细致,也见机得快。倘若元春还是贾家大小姐, 何至于此?

    只听玉钏儿忽然笑道:“想来姐姐也知道, 娘娘这是愿意宝姑娘嫁给宝玉呢!”

    琳琅道:“不过一点子东西,你怎么就知道?”

    玉钏儿侧头看着窗台上摆着的一盆石榴花,揉着手里的帕子,道:“不光是我,是底下丫头婆子媳妇们都这么想呢!怪道宝姑娘平素不爱花儿粉儿, 偏就爱两样。”

    琳琅不解,问道:“哪两样?”

    玉钏儿抿嘴一笑,道:“一个是藏在衣襟里却人人皆知的金锁, 一个是娘娘才赏的和宝玉一样的红麝香珠串子。倘或真不爱富贵闲妆,怎么偏就戴这两样?可见都是和宝玉有关的才戴。不过说实话,我们也愿意宝姑娘嫁给宝玉呢,好歹比琏二奶奶厚道些。”凤姐为人,已是人人暗恨在心,谁不盼着宝二奶奶将她拉下马来。

    琳琅叹道:“他们爱怎么便怎么,你们何必在下头跟嚼舌头根子?横竖和你们无关。”

    玉钏儿又是一笑,道:“自从林姑娘家去,如今又定了亲,二三年没来了,上上下下谁不知道只有宝姑娘一人了?不过吃饭时说些闲话罢了。”

    一时又道:“我得赶紧回去了,怕这会子老太太奶奶姑娘们已经到玉虚观了。”

    琳琅笑问道:“你见天儿地能出门,还凑这份热闹?”

    玉钏儿道:“我哪里能有这份闲心?太太昨儿说身上不好,二则预备娘娘打发人来,就不去了。我们跟着太太,自然也去不得,只是那些姐妹们哪有不去的?人都走了,我好歹在家里服侍太太,说不得倒清净些。”

    琳琅忽的想起金钏儿之事便在眼前,遂笑道:“既云清净二字,且远着些宝玉,岂不好?”

    玉钏儿嗳了一声,道:“远着?哼,凤凰儿似的,谁敢远着他?若正经远着了,太太又说我们不眼里没有宝玉。我们又不是鸳鸯,太太也无话可说。”

    琳琅提醒道:“太太最恨丫头狐媚子霸道地勾引宝玉,好歹你们规矩些,也告诉你姐姐。”

    玉钏儿不解,点头应了。

    琳琅暗暗一叹,方送她出去,回身又命人快快收拾了猪羊香烛茶银之类的东西,好预备荣国府在玉虚观打平安醮时送礼。

    玉钏儿回到荣国府时,门前车辆纷纷,乌压压占了一街,浩浩荡荡还没走完,前头贾母已经到了玉虚观前,全副执事摆开,钟鸣鼓响,早有张道士率着众道士在路旁迎接。

    进了玉虚观,凤姐赶上前来扶着贾母,偏一个小道士冲撞了她,立即给了一记耳光。贾母心善,啐了凤姐一口道:“小孩子家家的,有个过失也算不得什么,你这么打他,他自小娇生惯养的,家里就不心疼?这可是神仙之地!”一面说,一面命贾珍带他下去拿果子吃。

    后面鸳鸯等人急忙赶了上来,贾母方带着人一层一层瞻拜观赏,张道士亲自相陪,说些名胜事迹,因果报应,神话传说等等。

    行得累了,才到钟楼落座,便有琳琅打发人送礼来。

    贾母见到了,忙道:“她自己在家,也寂寞,接她来顽两日。”

    凤姐忙打发车轿去接。

    不久,琳琅便来了,请了安,方落座,正要说话,便见张道士进来请安,贾母笑道:“老神仙,别跟我弄这些虚礼,当不起。”

    张道士笑道:“如何当不起?老太太万福万寿,我也跟着沾光罢了。”又问宝玉。

    贾母笑道:“他生得弱,不大出门。”一时又叫宝玉。

    见到宝玉,张道士忙抱住问好,又连声夸赞,向贾母道:“我瞧着哥儿的模样身段,言谈举止,竟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出来似的。”说着不禁落下泪来。

    贾母听了,也不由得满脸泪痕,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只有这玉儿像他爷爷。”

    听到此处,琳琅蓦地了悟,贾母疼宝玉,一则是衔玉而诞,二则便是肖似贾代善罢?

    正想着,只听张道士又道:“前儿在一个人家里见到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说这小姐模样,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只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样,小道未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示下,才敢向人家去说。”

    贾母听了,淡淡一笑,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大一些再说罢!你如今倒可先为我家二丫头打听着,她如今都十五岁了,耽搁不起。前儿我们大太太还托着杨家这孩子留心着呢!”说着指了指琳琅。

    琳琅素知这张道士身份,也不敢自视甚高,忙起身福了福身子,口呼老神仙。

    张道士一怔,深深看了琳琅一眼,眼中划过一丝惊讶,不觉笑道:“这位奶奶倒是好面相,相由心生,奶奶一辈子积德行善,又一生夫贵妻荣,晚年怕是有公夫人的命格呢!”

    听得张道士如此说,别人犹可,唯有贾母双眉一挑,问道:“老神仙竟能看出来?”

    琳琅心中也是十分诧异,公夫人,超品,离她太过遥远。周易推演之术虚无缥缈,倘若这张道士能看出来什么,岂不是人人都趋之若鹜来请他看相了?

    张道士笑道:“必定不错的。我也略懂些相术,这些奶奶姑娘们怕都得益良多呢!”

    琳琅皱眉道:“老神仙拿我取笑呢,这些哪里做得准?我们如今不过是低阶小官罢了。”

    贾母忙对琳琅道:“你可别小瞧了老神仙,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上皇极敬重,如今执掌道录司印,连圣人都封他为终了真人呢!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可见必有道行。”

    张道士呵呵大笑,道:“红尘俗名,也算不得什么。这相术,也不过是信则灵。”

    又对琳琅笑道:“奶奶不是我们这里人呢,不过倒也是一份奇缘。”

    琳琅闻言悚然一惊,越发敬畏。

    贾母听了,忙转头对张道士含笑道:“你瞧瞧我的宝玉如何?”

    张道士瞅着宝玉笑道:“哥儿聪明灵秀,远非常人所能及,乃被国公爷寄予厚望,托天指引,倘若就此入了正道,必定有所成,怕前程还要在众人之上呢!”

    贾母听得大喜,道:“都说我这孙子如何禀性乖张,生性诡谲,哪里及得你这话公道。”

    唯有琳琅听出了张道士未竟之语,倘若宝玉不肯读书上进,自然一事无成。

    别人犹要问前程,不想张道士岔开笑道:“小道是常见哥儿的玉,偏那些道友都没见过,也都知道是天外神物,故此想借去看看,如何?”

    凤姐笑道:“你别忘了我们大姐儿的寄名符。”

    张道士笑道:“不敢忘,不敢忘,这就去拿,好歹哥儿把玉叫他们开开眼。”

    贾母道:“你先去拿寄名符罢,回来再来拿玉出去。”

    张道士闻言答应,出去半日果然捧着寄名符来,倒被凤姐好一顿嘲笑,方托着宝玉解下来的通灵宝玉战战兢兢地去了。

    这边众人少不得对琳琅一番另眼相待。

    凤姐拉着琳琅的手,朝众人笑道:“听到没有?老神仙说了,这位可是将来的公夫人呢!咱们如今好生巴结着她,灌她几杯酒,尽了心,明儿她做了一品夫人,穿着凤冠霞帔时,好歹记挂着我们今日之情。”

    众人笑得不行,琳琅道:“谁信这些话?不过张道士说笑,用这话来引人进正途,偏你说这酸话,没听张道士说了,我一辈子积德行善又靠夫贵妻荣呢!倘若你肯积德行善不作恶,再叫琏二爷上进一把,难道还怕当不上一品夫人?便是琏二爷袭爵,你就不能好生调养身子,生个哥儿读书上进,给你挣个一品夫人?”

    贾母笑道:“她这话实在。凤丫头,你可听明白了?”

    一语未了,张道士捧着通灵宝玉送来,并一盘子珠宝物件,珠穿宝贯,玉琢金镂,约莫有三五十件,堆积在盘子上分外耀眼。

    贾母忙说道:“这是做什么?”

    张道士道:“这是我们一点子心意,也无可敬献之物,以法器作之,给哥儿顽罢!”

    宝玉叫小丫头捧着盘子到贾母跟前,自己接了玉重新带好,翻看盘子里的金玉物事,贾母忽然拿出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来,笑道:“我恍惚记得,哪家的孩子也有这么一个?”

    别人也都不记得了,琳琅正要开口,却见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略小些。”

    贾母笑道:“原来是云儿有一个。我就说,哪家小孩子没个金器玉环的!”

    薛姨妈低头吃茶不语。

    宝玉闻得湘云有一个,立刻攥在手里,悄悄往荷包里塞,还当别人没看到。

    别人都是一笑,也不理论。

    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别人都不记得了,唯独她记得。”

    贾母道:“正是呢,是个好孩子,哪里像你们,一个个浑然懵懂,万事不知,万事不管。脖子上的项圈旧了,我瞧着不鲜亮了,也不知道打发人去炸一炸。”随手从盘子里挑出三五件岁岁如意、事事平安的珠宝物件,叫鸳鸯包上,道:“拿给琳琅家小子顽去。”

    琳琅忙道:“这是老神仙给宝玉的,我们可当不起,不敢当。”

    贾母心里却记挂着张道士先前说的话儿,兼之原本就爱琳琅为人,便笑道:“我们也不过是白得的,又不是自己出,你只管拿着便是。”

    琳琅推辞不过,只得收了。

    一时又有冯紫英家来送礼,紧接着赵侍郎家也来了,于是接二连三,知道荣国府在这里平安醮,女眷在庙里,但凡远近亲友来往世家都不约而同地送礼,贾母不觉又后悔起来,凤姐只得忙着预备赏封,又不得清净了。

    因没有黛玉,故此第二日平安醮贾母也来了,琳琅又陪了一日。

    谁承想初三是薛蟠的生日,摆酒唱戏来宴请荣国府诸人,宝钗又亲下了帖子来请琳琅,琳琅少不得去坐一坐,权当陪着贾母和王夫人了。

    好容易完了,初四琳琅便忙忙打发人去接杨奶奶和虎哥儿,在城里并蒋玉菡一同赏午。

    蒋玉菡原本要早早启程的,琳琅便道:“横竖几日就是端午了,何不过完节再走?”因此蒋玉菡又留了两日,也是和人吃酒看戏。

    至次日正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琳琅戴了豆娘,佩着香包,又命人包了好几种馅儿的粽子,倒也乐业,无话可细述。

    到了初六,蒋玉菡收拾东西启程。

    等他走了,琳琅又将东西料理一番,嘱咐下人一顿,自回家午睡。

    杨奶奶年老,早先睡了,唯有虎哥儿精神抖擞不肯睡,琳琅在自己房里凉榻上铺了芙蓉簟,拿着在玉虚观得的东西给虎哥儿顽,虎哥儿见那玩意十分灿烂,顽得也十分开心,母子两个又吃了一块西瓜,忽见荣国府打发婆子送东西来。

    琳琅问道:“谁给的?”

    那婆子忙道:“才接了史大姑娘来,史大姑娘给奶奶的,使我送来。”

    琳琅细看,两样鲜果,两个绛纹石的戒指,看毕便笑道:“难为史大姑娘还记挂着,这鲜果是园子里的,还是史大姑娘从侯爷府里带来的?”

    那婆子道:“戒指是史大姑娘特特带来的,奶奶两个,鸳鸯姑娘一个,平姑娘一个,花姑娘一个,白姑娘一个,别人都没了。”

    琳琅淡淡一笑,道:“史大姑娘有心了。”又叫翠儿倒茶给她吃。

    那婆子吃了两口,又道:“奶奶可听说了,白姑娘死了。”

    琳琅顿时吃了一大惊,问道:“你说哪个白姑娘?”

    那婆子道:“还有哪个?自然是太太房里的金钏儿,白大姑娘,不知怎么着,前儿叫太太撵出来了,在家里哭天喊地,别人也都不理会她,谁叫他们从前常欺负人呢?谁知今儿个到处找她不见,午后有人在东南角井里打水洗西瓜,谁承想见了一个尸首,打捞上来一看,不是不见了的金钏儿姑娘,又是谁?他们家已经乱成一团了!”

    琳琅听说,想起金钏儿在香菱之事上十分尽心,也曾说过极有见地的话,哪里想得她自己竟然毫不在意地跳井而死,不觉滚滚落下泪来,也不知玉钏儿丧姐又如何伤心,忙更衣梳洗,命人驾车,先将虎哥儿送至杨奶奶房里,方转身到荣国府来。